第(2/3)页 沈烈忙道:“道长也请便。” 对这些抱朴观道人的做派,众人倒也渐渐习惯了,许是哀莫大于心死,也不挣扎了。 许是道家清静无为的本心便是如此。 “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 道人们睡下了,沈烈却起了游兴,便又带着外室走出了客房,来到了后山,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寻一些名胜。 “还真是东晋的道观。” 这后山的景致更是不得了,亭台楼阁,断桥流水,山丘瀑布,各种景致高低错落有致,布局变化多端。 那残破的白墙黛瓦,叫人心中生出了宁静和自然,湖光山色与瑶台仙境相得益彰。 携手登上了一处亭台,沈烈赫然发现站在这竹林掩映的亭台之上,竟可俯瞰半个西湖的景色。 “哎?” 左看看,右看看,沈烈赫然发现,这抱朴观后山的亭台,竟然是方圆数十里内的制高点。 从竹林缝隙中一眼望去,四周围是烟波浩渺,星罗棋布的水田和藕田,可外面却偏偏又注意不到这里。 玄妙的感觉浮上心头,沈烈为之赞叹不已。 “妙呀!” 瞧着夜幕下。 数里外那灯火通明的拱桥,与桥边停泊的几艘画舫,那人来人往的喧闹,与这竹林中掩映的偏僻形成了鲜明对比。 宁静与繁华只有一线之隔。 而那租赁中,葛祖和吕祖、慈航道人的斑驳雕塑,叫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 暗合天道,兵道。 啧啧赞叹着,沈烈向着常念秀笑道:“想当年建这道观的人,必是一位儒将。” 常念秀似懂非懂,沈烈便不再多言。 只是心中有些别扭,单单从这道观的布局来看,东晋人竟然也比大明的江南尚武。 人心不古。 夏日炎炎中,更显便这竹林中凉爽幽静,无意间寻得了这妙处,沈烈倒舍不得走了。 便叫人借来了凉席软垫,青纱蚊帐,一边纳凉一边欣赏着月色,一边与常念秀讲古谈心。 天色渐晚。 夜已深。 二人在薄纱账中相拥依偎,常念秀背着身,坐在沈烈怀中,而沈烈则伸出右臂揽着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