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月的第一个周末。 对于生活在火星上的人们而言,这绝对是非同寻常的一天。 因为就在这一天,东亚通讯公司忽然宣布了一件重磅消息。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调试,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量子通信网络处理器正式开机运行。 作为量子通讯网络的第一台主服务器,随着这台服务器的建成,全球网络的信息交换效率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于毫不夸张的说,将比过去的网络模式在效率上高出整整一个维度。 在陆氏分布式计算模型的框架下,每一比特的信息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它相对应的比特进行配对,并且不只是如此,信息的安全性也将再上升一个台阶。 上一次信息工程学领域发生如此重大的新闻,还是一个世纪前第一条海底量子光缆竣工的时候。而经过了100年的时间,人们总算是找到了能够与这套“硬件”相匹配的“软件”。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某种历史的必然性,这两样技术突破的根源,居然都是因为同一个人…… 当然了,相比起信息工程学的学者们的惊讶,以及对这套“陆氏分布式计算模型”感到的不可思议,更让吃瓜群众们感兴趣……甚至于兴奋的,还是另外一件事。 那便是这张被重新编织的大网,不仅仅将全球容纳了进去,更是将触角扩张到了地月系统之外,将火星上的殖民市们也都纳入到了它的版图中。 从今往后,火星上的人民将再也无需为和地球上的亲朋好友通信而忍受数十分钟的延迟。 在星门技术和全息影像技术的帮助下,他们不但能够和生活在地球上的公民们一样畅游在同一个精彩的网络上,甚至能够隔着上亿公里的距离和亲朋好友们面对面的交流。 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海岸线上的亚洲之星,在这座俯瞰着太平洋的巨型体育馆内,此时此刻正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 经过数个月的洽谈,在各区域联盟的共同协商之下,人类联盟的宪章总算是起草完毕。 而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里,身为泛亚合作理事长的李光亚,不但将代表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体,宣布 “如果要评选二十二世纪最伟大的四件发明,他一个人就占了两个。” 吴淑华:“哪两个?” 李光亚:“超光速技术,还有量子通讯网络。” 至于另外两样,仿生人大概能够入选其中之一,另一个不太好评价,包括磁悬浮汽车在内,可以入围的备用选项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就在这时候,李光亚忽然意识到,严格意义上来讲仿生人似乎和他也有点关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