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长途奔袭-《帝国争霸》


    第(2/3)页

    当然,撤走“战-16ad”机群没对作战行动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天亮前,有2个“战-10ad”分队到达斯兰,而且都在天亮后出动,参与上午的作战行动。

    关键还有,帝国空军投入了足够多的“攻-8fz”,帝国海军也出动了数十架“攻-6cz”为攻击机群护航。

    这些海军的电子攻击机,全都来自波沙湾。

    以帝国陆军为首的联军已经攻占了巴格达,正在按计划向北推进,围剿逃往北部地区的残敌。

    伊军已被击溃,仍然在负隅顽抗的也是些残兵败将。

    到24日下午,进驻斯兰的电子攻击机已经超过100架,此外还有差不多150架防空压制战斗机。

    正是如此,才能为每支飞往战区的攻击机群至少安排2架电子攻击机,以及4架防空压制战斗机。

    关键还有,野战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都不太远,一般就只有20千米,即便是较为先进的也不会超过40千米。也就是如此,防空压制战斗机完全可以在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将其摧毁。

    显然,这也是不需要动用“战-16ad”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有可能的漏网之鱼,尤其是那些能够机动部署,而且精心伪装的防空导弹,帝国空军采取了一个相对简单,代价却有点大的办法,也就是让执行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始终在中高空飞行。

    按帝国空军的规定,作战飞机在进入战区之后,飞行高度不低于6000米,投弹高度不低于5500米。

    其实,这也是在波沙湾战争中总结的经验。

    主要就是,几乎所有小口径高射炮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有效射高都在5000米以内。

    在遭到近程防空导弹攻击的时候,保持足够的飞行高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反制时间,摆脱导弹的概率更大。

    实战证明,只要飞行高度超过了5500米,被击落的概率就能降低一个数量级。

    不过,这也意味着,要想保证轰炸的效率,就得以精确制导弹药,特别是激光制导炸弹为主。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帝国空军的底气所在。

    虽然在几个月之前,尤其是在波沙湾战争期间,激光制导炸弹一直很紧俏,只有在对付高价值目标的时候才能使用,比如在波沙湾战争的初期,近八成激光制导炸弹由“攻-11a”与“战-16a”投掷,但是在大战爆发之后,特别是军工体系进入战时状态之后,激光制导炸弹的身价顿时一落千丈。

    原因就是,生产线开始全速运转,制导组件的产能在9月份提高了上百倍!

    至于出厂价格,在战时按照计划生产,也就不需要考虑太多。

    不出所料,在年底能达到月产20万套的规模。

    就算还没有达到管够的程度,不过也大大缓解了弹药紧张的局面,作战部队基本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此外,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效率本身就非常高,因此对弹药的需求量反到比过去降低了许多,从而大幅度减轻了后勤保障的负担。也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优先确保让战术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相对而言,战略航空兵部署在大后方,后勤保障的负担要轻得多。

    其实,在23日夜间到24日凌晨的战斗中,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精确制导弹药的用量就占到60%,不但超过了波沙湾战争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大陆战场的使用比例,成为了最主要的打击手段。

    在24日白天,帝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总共出动2300架次,除掉战略航空兵,战术航空兵出动2000余架次,投弹量超过8000吨,只是500千克与以下级别的激光制导炸弹就用掉了大约2万枚。

    消耗量最大的其实是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

    道理也很简单,只要投弹精度有保证,哪怕威力小一些,也能够摧毁目标。

    要说的话,即便是250千克级级炸弹,威力都明显偏大,用来对付防空导弹发射车、自行高射炮与主战坦克这样的战术目标,不止是绰绰有余,还显得有点大而不当,即限制了载机的挂载能力。

    即便对付军事基地,250千克级炸弹也足够了。

    如果轰炸机场这类大型目标,往往得使用特种弹药,比如集束炸弹与子母炸弹,并非使用更大的炸弹。

    问题就在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