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巴尔干-《大时代的中华梦》


    第(2/3)页

    埃迪尔内和贝尔格莱德,两个战场双方的损失都极为惨重,但同盟国在战败之前的拼死一搏也的确表现出不俗的战斗力。

    制空优势,这在原本一战并不是太过重要的条件因为华夏出现而改变。

    来自空中的威胁不仅是战机扫射和投弹带来的杀伤,还有面对死亡的恐慌,放炮防弹的堑壕无法抵御来自空中的威胁,哪怕是弯曲的堑壕,战机机枪子弹和航弹也能给予他们杀伤。

    制空优势在此时的战场上不仅是伤亡,而是大幅度的士气打击,尤其是攻击机出现,除非是待在碉堡工事之中,其他的士兵能做的只能躲避在堑壕里起到自己被上帝眷顾。

    原本战斗力孱弱的奥斯曼,和奥匈孱弱的战斗力。在坦克和制空权的弥补下,虽然战斗意志并不像协约国阵营那么高,但也差不了太多。

    很多人总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奥匈帝国的陆军战斗力孱弱。

    然而这其中的原因是民族众多,指挥体系复杂,实际上奥匈帝国的陆军并不弱,甚至不少部队和德国的现役部队比起来也差不了太多。

    构成奥匈帝国军队的共有帝国近卫军团,奥地利军团、波西米亚军团、匈牙利军团、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克罗地亚军团、斯洛文尼亚军团。

    奥匈进行军事改革的原因是韦珣担心奥匈战斗力,在进行一次军官交流团参观之后,见识到了奥匈复杂的指挥体系和重重的民族矛盾。

    德国和华夏就不断其改革军队,而德国和华夏也保证不论是外交还是镇压叛乱方面给予奥匈绝对的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德国保证必要的时候出兵,华夏保证在奥匈因为军事改革内乱的时候出钱出物资。

    而早有改变帝国军队意向的奥匈也在德国和华夏的支持下进行了改编。虽然奥匈皇帝弗朗茨让出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但终究还是完成了初步的改革。

    在以地区和民族划分军团之后,奥匈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就呈两极分化,帝国近卫军团和奥地利军团可以称得上和法国陆军差不多的一流陆军,因为他们的主要构成的士兵是德意志人。
    第(2/3)页